close

  “不知道”“不清楚”……明明撥打的是政府部門的便民電話,有時候得到的答覆卻是“不便”。9月22日,中國市場學會服務質量專業委員會透露,針對全國31個省區市180多個市、區、縣,共2700多個政府部門的便民電話進行的明察暗訪結果顯示,服務質量合格率僅為48.9%(9月23日《京華時報》)。
  政府便民電話是民眾瞭解政策、反映問題、獲得幫助的重要渠道,也是政府部門提供服務、展現形象、收集民意的重要窗口。若政府部門一心為民,以方便民眾為己任,則一定視便民電話為“緊缺資源”,浪費之後不可復得,因此就會很在乎便民電話的實際效果,自覺保持暢通並及時回覆。
  相反,假如便民電話只是應景之作,但求好看,不在乎是否好用,雖有便民電話,卻無相應的便民意識,或者雖有服務要求,卻缺乏相應監管,如此就容易讓工作人員視便民電話為“麻煩電話”,尤其當民眾的訴求難回答、利益難調整,甚至騷擾電話也混雜其中時,不接通或應付式接通,就成為一種拖延和逃避戰術,便民電話反倒成了官員之間的隔離屏障。
  便民電話不便民,除了發揮不了作用外,還影響到民眾對政府看法。可以說,每一次“神回覆”都是對政府形象的傷害,每一次漫不經心的接聽,都是對官民關係的撕裂。因此,便民電話成擺設,那還不如關閉算了,既然開通了,就要發揮出積極作用。
  可見,便民電話不便民的現象必須加以糾正。政府機關理應珍惜此類不可多得、無法替代的官民溝通渠道,將之視為“緊缺資源”加以利用,並時刻牢記其便民本意,如此才能通過這一途徑,讓民眾得便利,讓政府得好評。
  廣西 羅志華/讀者
  (原標題:應景電話如何便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01aezf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